“千锤万凿出深山,烈火焚烧若等闲!
粉骨碎身浑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间!”
一首《石灰吟》加上北京保卫战的大胜,将“于谦守节”
得名气推上了中国古代历史的高潮。
但又有几人知道于谦得《石灰吟》,创作于什么时候,什么时代背景之下呢?
首先说明一点,于谦得《石灰吟》,并不是创作于正统十四年的北京保卫战之时,
而是创作于永乐十一年,公元1413年,
那时候的于谦,才刚满15岁,刚刚考取秀才功名,
而彼时的大明,也正值最巅峰、最强大的永乐盛世之时,
试想一下,这样的盛世之下,那里需要“粉骨碎身”
,那里需要“千锤万凿”
,那里又更需要“留清白在人间”
,
而且后面还有另外一个“仁宣之治”
的盛世,
难道于谦也是穿越者,早就知道“仁宣之治”
后面是“土木堡之变”
,所以提前写下了这首诗,
这显然不符合逻辑,
那么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,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惊人发现!
!
假设这诗的本意就是“写实”
,就是“打抱不平”
呢?
那就会发现,于谦此诗就是一首“反诗”
,“反对道教”
的诗词!
这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综合考量!
大家只知道于谦很有名,很有才学,更是取得了土木堡之变后北京保卫战的胜利,成为了再造大明的功臣,
可是,既然于谦如此有名,如此有才,
那为何历史上不见记载其恩师为何人呢?
既然能教出于谦这样如此出色的学生,那他的老师必然也是一名名满天下的有学之士,
可为何不见历史记载呢?
难道于谦是自学成才,可能吗,
那可是比现在还严格的科举考试啊,
没有名师的教导,想要科举中举,而且还是考中一甲前三的名次,那想也不要想,绝对不可能,
于谦,正是在永乐十九年,即公元1421年,考中登进士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