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完也抓紧时间赶路去梁山了
梁山这边也忙的不可开交,很多的百姓领着孩子已经来了,这边闻焕章朱武带着十几个先生在门口登记,大家心里也特别激动,
毕竟自己见证了书院的建立。
“哥哥,这几天来的孩子已经有4千多人了,然后按照哥哥要求,6-12岁以前的都划分一个班级,12-18划分另一个班级,18岁以上就是另一个班级了。”
“另外就是文院和武院两个学院分开了,等到12岁之后,念一年说之后就可以分文武两院了。”
朱武道。
“好,安排好就行,明天一定要热热闹闹的,咱们梁山还有几千人呢,让他们把孩子都送过来读书,男女都行,6岁以后都来上学。”
武植吩咐道。
“好的,哥哥,您就放心吧,咱们山寨上的孩子都给送来读书了”
朱武也笑道。
时间一晃就来到了和十几个先生也都照常教书了,每个先生领着50个孩子,先生看着下面的孩子郎朗的读书声,心中既高兴又欣慰,毕竟能教育一代孩子是伟大的事业。
教师的职业因耕耘而芬芳,因开拓而闪光,因奉献而伟大,因进取而辉煌!
现在所有的先生都把自己的班里的孩子当做希望,倾尽所有来教育孩子,向寨主说的,要把孩子培养成明事理,辨是非,孝敬父母的人
下午的时候武植就直接回到了梁山,而宋江几人也在书院中看到了武植的眼界和心胸,都佩服不已。
毕竟从自己的角度来说,做不到这个程度,宋江敢断言,整个宋朝都没有一个人有这个心胸和眼界。
同时对于自己这次去请求援助更有信心了,转身对着身后的两人道
“公孙贤弟,这次梁山之行收获真是颇丰啊,回到二龙山之后,咱们也可以借鉴一下,虽然没有庞大的财力建立书院,但是可以把好的方面学习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