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矿提出的论调,是代表着这个时代,绝大多数人认知度。
商业是贱业,非君子所为,吕建是最不认同的。
为此,他曾经和朱由检辩论过。
难道朱由检没有将自己的见解,说给这群人听吗?
噢,朱由检当然不能和这群人说,因为,那样就可能使得他和君子们,这些自诩的治国精英们,格格不入。
那好吧,既然你不敢说,不能说,那就由我来,利用这个平台,简单的说说吧。
说句实在话,自己刚刚等于加入东林,就不应该,表现的和东林党的认知格格不入。
但没办法,不为这个大明的延续,但必须为自己在朝廷站稳脚跟,混到三品,找到足够的理论基础。
“先生说的商人见利忘义,是贱业,非君子所为之事,在下更不敢苟同。”
黄矿就笑着询问:“那思齐先生又有什么理由呢?”
还好,现在的东林还让人说话,不是后来,崇祯二年之后,你必须没有条件的,听从他们的治国理念,不要说你一个王府长史,即便首辅,即便是皇上都不行的地步。
一个朝堂,一种声音,是绝对不行的。
那样,皇帝,这个真正的国家首领执行者,就会被架空。
以后,崇祯这个把大明变成一言堂的始作俑者者,看到了这样的危险之后,却发现,他没有他哥哥那种睿智,培植另一党的能力,也找不到和东林对峙,发出,看着远去吕建的背影,黄矿苦笑摇头,对朱由检意味深长的点评:“此子将来,要么是大奸大恶,要么是大忠大义。
正如他在大街上,看到魏忠贤那恢弘的仪仗的时候,说的那番话:‘若不九鼎食,便做九鼎烹。
’啊。”
“那先生认为,此人该如何驾驭,才能成为大忠大义呢。”
黄矿再次苦笑:“我不知道,我真的不知道。
我更不知道这天下,最终谁能驾驭得了他。”
“那就没有办法了吗?”
黄矿想了再想,最终给朱由检两个字:“孤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