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克勤是如今文坛上最红的作家,他的突然到访引得编辑部众人激动莫名,连班也不上了。
杨鹤上前就握住他的手不住摇晃:“周同志的着作是我案头必读书籍,写得太好了,写得太好了。
如今能写出这么精彩的故事,而且让读者有强烈阅读欲望的书不多,真好啊!”
周老师的《许茂和他的女儿们》文笔朴实,由一个接一个农村的故事组成,跌宕起伏。
而且他的书也不同于这一时期的其他文学作品喜欢说教,就照直了叙述,有点九十年代初新现实主义派的味道。
说到新现实主义派,乃是八十年代中期涌现的一批青年作家,以及代表作品,比如舒童的《桑园留念》《刺青时代》以及稍后一些的长篇小说《米》;又比如北京作家刘醒龙的《热的血》刘恒的大长篇《故乡,天下黄花》。
在创作的时候,作家通常采用上帝视角,俯瞰众生,不带个人色彩的描述。
也因为如此,却有种分外的凛冽。
“周克勤周作家,哎哟,我当编辑后总算认识一个知名作家了,周作家,我很崇拜你。”
小陈激动得脸都红了,拉住老杨的手就晃个不停:“我叫陈红军,今古传奇编辑,负责短篇小说组。”
老杨:“拉错手了拉错手了。”
陈红军忙松开,又一把握住孙朝阳:“周作家,我是陈红军。”
孙朝阳:“我知道,你是陈瞎子。”
周克勤难得一笑:“朝阳,你还是那么幽默。”
蒋见生:“小陈你说什么呀,什么,分管电影的领导自然协调不好两家的扯皮生意。
这样一来,两家电影厂都有合法合规的手续,皆抛开那个主管领导,独走!
反正我拍我的,拍好后,咱们同台较量,是驴子是马拉出来溜溜。
于是,两个电影厂,两个版本的《许茂和他的女儿们》开始了pk。
八一厂的摄制组在四川内江,北影厂干脆把现场放在周克勤老家简阳。
八一厂你用斯琴高娃、贾六、王馥荔、冯恩鹤这些演技派演员,那我北影厂就用刘小庆、李秀明偶像派,咱们好好打一打擂台。
听老周同志说到这里,孙朝阳心中一动,暗想:冯恩鹤,好耳熟……啊,那不是《潜伏》中的天津站的站长吗?“雪山千古冷,独照蛾眉峰。”
“颇具浪漫主义气质。”
“斯蒂庞克牌轿车,陈纳德坐的那种。”
想不到梗王段子手冯老师出道这么早,艺术生命这么长。
想着想着,他嘴角牵动,想笑。